人之于世,游自东南西北中,赢佳殊或罹疾厄,不外乎此两境也。然纵观古今,横视八荒,凡能独步俗众,脱颖而出者,无不经历步履维艰,蹉跎蹀躞之苦程,概享后者而必先历前者矣。后者谓之何也?必曰:“吃苦也”。
“吃苦”乃天地间第一常事、第一要事,人必为之。“文王拘而演周易,仲尼厄而作春秋。屈原放逐,乃赋离骚,左丘失明,厥有国语。孙子膑脚,兵法修列,不韦迁蜀,世传吕览。韩非囚秦,说难孤愤。诗三百篇,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;”孟子云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伐其身,行弗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”。综古之能成大事者,亦必有吃苦之精神。万里长征感记廖怅苦月,是时,国值倾覆,众英雄儿女奋抵陕北,凯旋会师。若无吃苦者,亦无长征,更无此崛立之强国?故“吃苦”乃民族复兴之必经之路也!
既“吃苦”为成事之必需,而“苦”尚难以下咽,当如何去吃苦?首当其冲者,要敢于“吃苦”。常人曰:“苦尽甘来”,佛门亦曰:“苦、疾、灭、道,无智亦无得”,可见“吃苦”可获“甘馨”。且人生固苦多,累之若山丘,汝不吃何用,蹉跎蹀躞挥之不去,或愁肠百度,殚精竭虑,毋不是劳自己之心神而非解生命之难题?难题不解,生命于搁浅之船,无楫可摆渡。故君需心止如水,志坚如磐,于苦境中拼力搏前,破茧为蝶,所向披靡。人以群分,愚以为人于人生境界中又分以下三者:其一,虽心怨力尽,仍匍匐而行,此第一境也;历一苦而长一智,以苦为囊中妙计,历事而得妙于此,终破纷繁,立于峰顶,此第二境也;“一箪食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”,以苦为乐,忘乎自我,陶然于世,此第三境也。于此,诸君必须明了“吃苦”之益,第一可磨练意志,第二可涤荡心胸,第三可增阅历,第四可积善渊,第五可增查事之明,诸美多不胜数。且众人于吃苦后而得乐,亦有不同,博学经纶者置之如先贤之铭,传授至于弟子;敏行者置之如行事准则,审机万理;风雅者置之如玉帛团扇,闲时聊以风情;而吾当代学生应置之如胸中洪荒,激扬奋读厚积薄发。
国庆将至,愿诸君谨记吃苦而成大事者,宜不负青春年华,以不坠青云之志勇往直前,以苦为乐,以苦促学,一展风华,挥斥方遒,永铸我中华繁荣富强之基,为中华之崛起而吃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