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我是来自初三五班的葛映林。今天是2015年9月28日,是孔子诞辰2566年的日子,再过两天,也是祖国66年华诞纪念日。在冉冉升起的国旗下,我们缅怀孔子——这个影响了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伟大思想家。
孔子是一位圣人。他“少贫且贱,学无常师”,“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欲、不逾矩”。孔子的一生,是不畏贫贱,不怕挫折,不断学习,不断思考,人格不断升华的一生。
孔子是一位哲人。他总结中华民族的智慧,提出重视现在、积极入世的总体价值取向,开启内圣外王之道、明体达用之学。他强调对立统一,积极进取,和谐发展。
孔子是一位仁人。“仁”是孔子思想的核心。 “仁”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泛,孝悌、诚信、勇敢、正直等等都包含其中。而“仁”的最根本的精神,是爱人,是忠恕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孔子的仁,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、协调人际关系的准则,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。
孔子是一位智人。他不仅以过人的智慧立身处世,更以博深的思想讲学授徒。他有一个著名的思想:“有教无类”。即使在今天,这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理想。孔子的教育理想,以培养人格健全的“君子”为目标。他认为学校培养出来的,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专家,他首先应该是一个人,一个堂堂正正的人。
孔子的思想,过去是人类文明之源,今天仍然是人类思想之流。孔子和儒学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和重要影响,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和难题,仍能提供借鉴的智慧和有力的启示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启发我们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教导我们理性处理人际矛盾和道德差异;还有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下为公”的人文精神以及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报国情怀……这些都是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、认识世界、实现“修、齐、治、平”的思想方法。
今天,祖国母亲即将迎来她的66年华诞。国家发展踏上了伟大复兴、和平崛起的新征程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。为了实现中国梦,需要每一个国民尤其是我们青少年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,也提醒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,学习借鉴并发扬光大。
我们纪念这位圣人,就是让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应停留在理念里,更要落实到行动中。“人生之路既需仰望星空,但务必脚踏实地”,我们青少年要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、传播者、弘扬者和实践者,为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贡献青春的力量!
初三五班 葛映林